|
研究科室 |
 |
|
当前位置: 主页 > 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室 > “十二五”以来成果产出(综防室) |
|
“十二五”以来成果产出:
研究成果:
-
“新耕作制度下河北小麦玉米病虫草害种类及防控体系研究与应用”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
-
“玉米粗缩病抗性资源创制和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
-
“玉米叶斑病病原菌变异及早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
-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与寄主抗性机理和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
-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15年。
-
“玉米田间种植系列手册与挂图”,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
-
“新耕作制度下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
研发产品:
-
玉米新品种“冀植5号”200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球孢白僵菌油悬剂及其制作方法,ZL200910131453.7
-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层出镰孢菌及其菌剂和应用,ZL201010209217.5
-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家蚕微孢子虫及其应用,ZL201410425709.6
农业部行业标准:
-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7部分:镰孢茎腐病(NY/T1248.7-2016)
-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2部分:瘤黑粉病(NY/T1248.12-2016)
-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6部分:腐霉茎腐病(NY/T1248.6-2016)
-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8部分:镰孢穗腐病(NY/T1248.8-2016)
-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0部分:弯孢叶斑病(NY/T1248.10-2016)
-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3部分:粗缩病(NY/T1248.13-2016)
-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9部分:纹枯病(NY/T1248.9-2016)
-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1部分:灰斑病(NY/T1248.11-2016)
河北省地方标准:
-
玉米褐斑病分级标准(DB13/T1732-2013)
-
西瓜抗枯萎病苗期鉴定技术规范(DB13/T1731-2013)
-
机械化密植模式夏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DB13/T1850-2013)
-
玉米抗粗缩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DB13/T1851-2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