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引起的灾害性病害,具有间歇爆发流行的特点,由灰飞虱传播,可因病减产50%,甚至毁种、绝收。该病害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河北、浙江首次报道后,70年代在河北省大流行。1996年,全国10余个省市发病面积达233.3万hm2,损失玉米超过5亿kg。2008年在山东、河北等地又有大面积发生和危害。玉米粗缩病的反复猖獗危害已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稳产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培育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最经济、高效的措施。但目前尚无免疫或高抗品种,更为严峻的是抗粗缩病资源缺乏。长期以来育种家和植物病害专家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筛选粗缩病抗性种质资源,但自然鉴定受环境影响较大,田间表现抗病的材料不一定反映其抗性水平,因此,玉米抗粗缩病育种进程缓慢。研究建立准确的玉米抗粗缩病接种鉴定方法,利用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创制玉米抗粗缩病新资源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重要途径。
一、技术要点
该项目采用灰飞虱介体传毒方法建立了准确的室内网箱集团接种技术和玉米粗缩病抗性早期评价方法,并筛选出抗粗缩病种质资源,培育出抗病品种冀植5号,集成了玉米粗缩病高效防控技术体系。具体技术如下:
(一)玉米抗粗缩病网箱接种鉴定技术:以小麦作饲料寄主人工繁殖获得灰飞虱群体,2-3龄无毒灰飞虱若虫在小麦绿矮病株上饲毒后,转移至健康小麦度过循回期,在网箱内接种芽鞘期玉米植株,而后移栽至防虫网室进行症状观察,每网箱接种玉米100-130株。苗期依据发病叶龄初步鉴定抗病性,成株期进行抗性评价和筛选。
(二)抗粗缩病玉米种质资源筛选:从国内、外收集的1447份材料中筛选出X178、90110、沈137、P138、齐319、DB544等抗粗缩病材料。
(三)玉米骨干自交系抗粗缩病改良:利用P群抗病自交系齐319与掖478、K12、黄C、黄早4、郑58和昌7-2等玉米自交系杂交、回交改良骨干自交系,粗缩病抗性提高18.8%~87.0%,并选育出抗粗缩病玉米自交系冀植选2。
(四)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冀植5号:该品种具有玉米粗缩病抗性突出、抗倒性强的特点,亩产610.7kg。2007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相继获得了河南、天津两省市引种认证。
(五)玉米粗缩病高效防控技术集成: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药剂拌种的综合防治,一般采用吡虫啉拌种,6月中旬播种。
二、适宜区域
玉米粗缩病高效防控技适用于全国玉米种植区域。
三、注意事项
春玉米适期早播,夏玉米适期晩播,避免玉米苗期与一代灰飞虱成虫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