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棉花烂铃病的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两大棉区的棉花产量和品质。棉花烂铃病种类很多,包括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粉病、棉铃黑果病等。通过我们长期普查和检测研究发现,棉铃疫病发生率在95%以上,是棉花烂铃病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病害。棉铃疫病的病原菌为苎麻疫霉,自然条件下该病菌在寄主组织及土壤中均可产生卵孢子,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安全越冬作为次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在棉花烂铃病的众多病原菌中棉铃疫病菌的寄生能力最强,其卵孢子萌发产生的孢子囊可随雨水飞溅到健康棉花成铃上进行寄生和侵染,不但导致棉铃疫病的发生,而且使红粉病、红腐病等棉铃腐生病害得以发生为害。因此,棉花烂铃病的防治重点在于棉铃疫病的有效防治。
目前,防治棉铃疫病的方法主要是栽培措施防治、间作套种和化学防治等。其中栽培措施防治是指通过精细整枝、推株并垄、排水防渍等来防治棉铃疫病,具有一定效果但需要大量的人工,由于近年来工人劳务费的增加,种植成本大大增加,棉农不愿采取过多的栽培措施来防治棉铃疫病;麦棉套作、瓜棉套作、蒜棉套作等间作套种防治棉铃疫病比较有效,但是在某些植棉老区,短期内难以改变栽培模式;而化学防治方法存在用药次数多,成本高,效果不理想,并且对土壤造成污染等问题。因此,对棉铃疫病的防治尚存在很大的困难。
该技术根据棉铃疫病病原菌在田间的传播特点,采用物理隔绝法——行间覆盖技术,对棉田行间裸露地表进行地膜、麦秸等物理覆盖,有效阻断土壤中棉铃疫菌随雨水飞溅向棉铃上进行传播,减少棉铃疫病菌的初侵染来源,从而减轻棉铃疫病的发生;同时减轻其他棉铃腐生病害的发生,达到防病保产的目的。
一、技术要点
行间覆盖时间选在棉田第一个棉铃成铃之前(7月上中旬),田间主要农事活动如花铃肥、花铃水、打顶等完成之后。具体技术如下:
(一)覆盖地膜:将塑料薄膜卷轴用光滑圆棍穿过,架起置于棉田地头,要求塑料薄膜卷轴宽度中线和棉田宽行中线对正,平铺于行间裸露地面。操作时要求将宽行间裸露地面覆严。
(二)覆盖麦秸:小麦收获后,在麦棉套棉田就地取材,将麦秸均匀的覆盖于棉田行间即可。
二、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推广使用。
三、注意事项
如遇强降雨,建议在覆盖的塑料薄膜上扎孔排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