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孢囊线虫病是积年流行病害,具有逐年加重特性,其危害症状隐蔽。随着小麦跨区联合收割,该病迅速扩散蔓延,危害面积超过6000万亩以上。一般危害造成产量损失10%,严重地块达20%以上。初步明确了华北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孢囊线虫发生与土壤质地、pH值的关系;确定了小麦主产区的孢囊线虫种类为禾谷孢囊线虫。制定了致病型测定与抗病品种鉴定技术规范,确定了本区域的孢囊线虫致病型类别,筛选出15个抗源材料以及适宜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的4个耐病品种;明确了小麦孢囊线虫的孵化、侵染与发育特点,以及在自然环境下小麦孢囊线虫的种群动态与土壤温度的关系,为其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明确了土壤施肥、浇水、连作、轮作等农艺措施对小麦孢囊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提出控制小麦孢囊线虫种群发展的适宜农艺措施;确定了不同药剂种类以及施药时期对小麦孢囊线虫的控制作用,提出适宜本地区的小麦孢囊线虫关键防控时期是在春季小麦孢囊线虫孵化期。该技术应用在河北2个小麦孢囊线虫防控核心示范区,面积15000亩,综合防治效果达70%;综合防治效果达70%以上,增产10%以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减少了高毒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小麦中的农药残留,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小麦的安全性方面也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