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农的过量施肥和打药,导致蔬菜生长不良,人们戏称这种现象是给蔬菜“花钱买罪受”。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像是玩笑,但却反映出莱农在生产中存在着管理误区。
先说施肥。大家都知道,肥力是作物产量的保证。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许多菜农在生产中生怕自己种的蔬菜“不够吃”或“吃不饱”,于是无论是尿素、二铵还是什么复合肥、控释肥、水溶肥一律敞开了用,菜农一亩地投入的各种肥料也在不断刷新着记录,有的菜农甚至一亩地化肥用量高达数百公斤。所以,一说到施肥和产量的时候不少菜农都觉得很委屈,我们心也操了,钱也花了,可产量却上不去,品质也不好,卖不上价。其实,正是因为我们过度的关心、过度的施肥,导致蔬菜长期在盐渍化严重的土壤环境中生存,直接影响了蔬菜的长势、产量和品质。我们每个人的饭量都是有限的,比入们每顿饭可以吃三个馒头,不可能为了多长些力气就一顿饭吃进去三十个馒头,甚至更多。地里的蔬菜同样如此,蔬菜一个生长周期需肥量是有限度的,盲目地增加施肥量,蔬菜不但不会取得相应的增产,反而会跟我们暴饮暴食易伤脾胃一样,将蔬莱最主要的吸收营养的器官根系破坏。根系长期处于盐渍化的环境中,不仅使得植株长势衰弱,还会成为许多土传病害的突破口。因此,多花钱、多施肥并不能带来高产量、高品质和高收入。我们施肥应在合理用量的同时,需要根据蔬菜不同的生育阶段施肥,在营养生长期应保证足量的氮肥,而到了开花坐果期就要提高磷肥和钾肥的比例,同时也需要适当补充硼、锌两种微量元素,这个期如果氮肥比例过高,不仅会造成茎叶旺长消耗过多养分,还会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另外,由于我们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适量使用一些生物菌肥,如腐菌酵素、芽孢杆菌等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种群数量,对改良土壤结构、减少死苗、提高作物长势有一定的帮助。
再说使用农药。一些莱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忽略对病虫害的预防性用药,总认为看不见病虫的时候使用农药是乱花钱,等到病虫害发生后两三天就打一遍药,甚至每天都在打药。打药的时候也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地把四五种,甚至更多种类的农药都倒进一个喷雾器里,往往是钱不少花,不一定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正确的做法是,一方面打好预防药。我们应当像给婴儿打预防针一样做好莱田病虫害的预防性用药,把病害和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可以减少用药次数,节约人力财力,还有助于提高蔬菜的品质,保证产品安全。另一方面是科学用药。我们使用的农药都是不同的化学成分,混在一起往往会发生化学反应,有的可能让农药失效,还有的可能会生成对蔬菜、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外,过多地混用农药还会对蔬菜产生更严重地盐渍化危害,使叶片变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最后说栽植密度。我们在种地的时候希望在有限的面积内获得最大的产量,于是不少菜农提高了蔬菜的栽植密度、觉得多种点儿就能多收些。需要说明的是,任何蔬菜都有一个合理的栽植密度,密度过低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产量,但密度过高会导致田间郁闭,通风不畅,许多叶片得不到太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这样不仅使得蔬莱长势受影响,还会加大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有句话叫做高投入带来高产出。但是我们在进行蔬菜种植的时候不能盲目地投入,还需要结合土壤状况、蔬菜生长习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投入,科学地种植,才能让我们的投入产出相应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