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概况简介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人才队伍 省部重点实验室 国际交流 党建群团 植保学会 科技服务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我所专家赴望都开展露地辣椒病虫
·我所举办庆祝“八一”建军节座谈
·我所中心实验室举办SCIEX
·我所专家赴新疆开展棉花病害发生
·棉花所一行到我所交流考察
·我所王亚娇博士赴希腊雅典农业大
·全国台企联代表团到我所任泽区科

  科研成果

·[省部级]防治果蔬白粉病和灰霉
·[省部级]设施蔬菜主要病原菌抗
·[国家级]主要蔬菜卵菌病害关键
·[省部级]黄淮海玉米抗病性鉴定
·[省部级]葡萄霜霉病减药高效防
·[省部级]华北平原环渤海区域盲
·[省部级]新烟碱类药剂隐蔽施用

  联系我们

地    址: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电    话:0312-5915669
传    真:0312-5915667
邮    箱:
zbs1103@163.com
网    址:
http://www.hbppi.org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研成果
[省部级]玉米叶斑病病原菌变异及早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更新时间 2013/12/13 15:24:13  浏览次数 6463 次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持人:孔令晓

主要完成人员:孔令晓,王连生,纪莉景,栗秋生,李宝庆,李聪聪,赵聚莹

获奖时间:2013年

获奖等级: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授奖部门:河北省人民政府

成果简介: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品种更换和耕作方式的改变,河北省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褐斑病等主要叶部病害常年发生面积近2000万亩,损失较为严重,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目前在防治上存在两大难题:一是病原菌致病性不断增强,以往抗病品种抗性水平下降。二是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郁闭,无法防治,缺乏简化高效防治措施。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历经13年通过病原菌变异监测,明确了新耕作制度下病原菌变异和病害发生新规律,研发并集成1套简化高效防治技术体系。该项目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1)明确玉米叶斑病病原菌变异和病害发生新规律。采用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病理学技术,首次明确了华北地区玉米小斑病菌优势生理小种为O小种及其致病力分化;首次明确了河北省春玉米区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小种间致病力存在差异,0号和123N号小种致病力最强;明确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初侵染来源,病原菌生理分化明显,且致病力呈上升趋势;首次明确了玉米褐斑病发生和侵染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确定了玉米叶斑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为5叶期至喇叭口期。

    (2)采用4种叶斑病菌的优势生理小种和强致病力菌株接种鉴定,筛选出抗玉米叶斑病品种4个,创制并获得审定新品种1个;筛选出高效、广谱、低毒化学药剂,完善了配套使用技术和最佳施药时期,对4种叶斑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76%;筛选并创制出生防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完善了产业化发酵工艺和使用剂型,对大、小病斑和弯孢叶斑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43.6%、48.2%和52.0%。

    (3)集成1套高效防治技术体系。针对目前玉米种植密度高、玉米生长后期田间植株高大郁闭所导致的防治困难、用药量大等问题,以种植抗性品种为基础,在玉米生长早期--喇叭口期,采用化学药剂和生防菌剂"一喷四防",构建了玉米叶斑病早期综合防治技术体系,防效显著,亩增产2.9%-10.1%。

    通过现场培训和指导,结合市、县、村农技推广部门和科技示范户,建立防治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2007-2012年在河北省、山东省和山西省夏玉米和春玉米产区累计推广2610万亩,其中,2010-2012年累计推广2210万亩,新增纯收益10.96亿元,促进植保工程的实施,提升了作物病害的防治水平。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参编著作4部;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1项(NY201228);丰富了微生物学、作物学和植物病理学等学科内容。

    本项目注重玉米多抗品种的应用和早期关键时期的病害防治,省工省力;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巨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本成果适用于全国玉米种植区域。



     
上一篇: [省部级]山东省盲蝽区域性灾变规律与治理技术
下一篇: [省部级]棉花黄萎菌微菌核际拮抗微生物对微菌核消长的影响
 
 

Copyright @ 2011 www.hebpp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版权所有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电话:0312-5915667 传真:0312-5915666 地址: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网址:http://www.hebppi.com E-mail:zbs1103@163.com 冀ICP备13011827号-1 技术支持:保定新网